圖/文 林胤宏
雅典最早的輕軌,在1960年受到小汽車蓬勃發展的影響,和歐洲大部分的城市一樣,難逃全部被拆光的命運。44年之後,隨著奧運的舉辦,雅典的輕軌又以新的面貌,在2004年7月19日重新擔任起大眾運輸的服務。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希臘的輕軌,在規劃及設計上,與其他歐洲國家有什麼異同吧。
營運的模式,是配合三個端點的互相連結,形成紅、藍、綠三條營運路線,並且彼此交錯重疊,這樣子可以減少旅客轉車的次數。
而每一條路線的固定班距為10分鐘,路線重疊的結果,讓每一條軌道上,前後列車的班距縮短為5分鐘,有效縮短短途旅客的候車時間。
從外觀上最好辨認的,應該是那個紅色的微笑吧。
另外自動售票機只售輕軌單程票,不售全日票(但是搭車可以用從其他大眾運輸工具購買的全日票)。
。
在設施方面,雖然該有的都有,但是建材的選擇、緣石的平整度、草坪軌道的整齊度、人行道的鋪面、標線的維護、資訊系統的親和性,都讓我有台灣公共工程品質的感覺。
車輛方面,雖然有摩登的外觀,但是行駛的寧靜度、加減速跟轉彎時候的舒適度,跟我搭過的輕軌還是有些不同。
不過最起碼,雅典完成了一條輕軌,進行了大眾運輸的票證整合,改善了大眾運輸,這點是非常值得佩服的。
台灣的第一條輕軌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會誕生,希望誕生的時候,我們的公共工程品質已經有顯著的提升,不然花了很多錢,卻蓋不出好的品質,那真的很可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