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駛在台灣的馬路,會見到不少的黃線網,這篇文章是探討黃線網設置的標準。
閱讀全文何時該畫黃線網?這陣子討論很久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終於定案,過程中交通界內部有不少討論,對於這項議題也有不同的意見。對於沒有參與這個案子過程的人,以現有公共政策透明程度,很難去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,因此只能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個人的看法。
閱讀全文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之前講過使用悠遊卡怎麼搭乘輕軌,並且舉了幾個歐洲城市的例子,這些城市有個共通的特色,就是輕軌是單趟計費。那如果輕軌採用跟捷運一樣,採里程計費呢?我們就來看看香港屯門的例子。
閱讀全文悠遊卡在輕軌的另一種收費方式平面輕軌的施工,比起高架或地下化的捷運,少了大型結構體(高架的橋墩、結構樑、車站,地下的隧道、車站)的興建,也不需要額外取得用地,設置車站出入口或通風井,開挖的深度也比較淺(平面軌道一般在一公尺以內,地下隧道約十公尺,高架橋墩的基樁要打到地下岩盤),所以可以大幅減低工程的造價、施工的時間,以及避開地下水的問題。
閱讀全文輕軌怎麼蓋輕軌和傳統鐵路以及捷運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,其中一項就是「目視駕駛」。目視駕駛不是有個司機員用眼睛開車就叫做目視駕駛,而是指控制列車跟車的方式。
閱讀全文輕軌的號誌撇開輕軌與BRT系統技術之爭,兩者在交通安全所面臨的課題,其實是十分類似的。而問題的根本,在於台灣很少正視交通工程設計對於安全的影響,發生了問題也慣於使用警察執法的方式來解決。
閱讀全文問題在號誌與交通工程設計